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貸款《社論》再思教育的根本要義

本周各級學校就要陸續開學,無論是受到高度關注的小學幼童新生,升入初中的少年,考入高中的青少年,以及競爭搶進大學的青年,都面對新學習階段的啟始。近年教育常強調一種競爭的觀念,好像進入學校就是人生競賽的起點,所謂「贏在起跑點」,這使得教育漸漸偏離它原本應有的最重要精神。

教育是人類文明的產物,其目的在使人類去叢林動物之獸性,習成人性的特質,使人能夠脫離原始殘酷的求生競爭,學會協同共生的人類社會法則,這也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基礎所在。

回顧人類的文明,可以看到傳統教育的旨意所在,譬如中國古文化中教人習聖賢之道,古希臘的成人公民教育和哲思孕育,都是追求此種境界。此些人類文明的精神典範,在時間長河中也能歷久彌新,塑成傳統。

早期人類社會教育受文化傳統影響,雖亦有族群本體意識,或宗教信仰歸屬,但總多還是發自民間,多元自主。近代民族國家興起後,國家利益的爭奪,造成國族間對立日烈,國家教育就更強調國族忠誠意識培養,也訴求對敵國的仇恨心理,十九世紀的近代殖民主義,到二十世紀的世界大戰,可說達於頂峰,二戰前的國族法西斯以及軍國主義教育,造成德國和日本的國家悲劇,也帶給他國人民浩劫,正是上一世紀人類歷史的慘痛教訓。

二十世紀初,我們建立近代民族共和政體國家之後,雖說外有強權侵凌致民生凋敝,內有軍閥對峙呈割據動盪,然國家教育仍能開啟新局,北洋政府時代北京大學蔡元培的兼容並蓄,天津南開中大學張伯苓的德智體群兼修,中西並重理念,都是我們近代國家教育典範,二戰後台灣復歸,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的身教力行,美體德育,亦作育諸多人材,影響深遠。誠然在冷戰對峙年代,由於意識形態對立,演成局部戰爭危機,國家教育亦難免受到影響,然而也都認識到,戰爭的「勝者恆勝,敗者慘敗」本質,冷戰後逐漸走向和解之路,國家教育也趨同漸進,多元並包,希冀培育寬容大度的新生代。

人類歷史的教訓就是人類總是一再重蹈歷史的錯誤,人的本位自私,多時非但不因教育而日減,反常藉教育而益烈。以台灣來看,近時社會上基礎教的高度競爭,中學基測的錙珠必較,以及前不久教師契約訴求以及教育課綱內容的政治爭議,都是一葉知秋的教育危機。

台灣蕞爾小島,最應強調人的品質之培育,近時我們社會常喜自詡,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,其實台灣的山光水色,比諸世界之大,難稱超凡出絕,如果沒有美麗的人文風景,又有何足以自許之處呢?

在此新學伊始之時,我們要建議諸位望子成龍的父母親長,家中子弟入學,是學習成人之道,如果把學院黌宮,視為人間叢林,只知競逐爭勝,不知關懷共濟,只怕如此塑成之人才,也不過只是空有名聲財勢,卻無生命價值的皮囊之軀罷了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社論-再思教育的根本要義-160000078.html


60263C8C9CB3F294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20ss02ikd 的頭像
    q20ss02ikd

    卡債協商中心

    q20ss02i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